“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_张丽芬
2020-01-15
1 乡村景观内涵的界定
乡村景观是世界范围内较早出现并分布最广的一种景观类型, 其生境的多样性使得乡村景观能够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较高的景观稳定性和景观异质性,由于乡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特征, 而农业生产是一个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相互交错的过程,因此,乡村景观预示着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过渡的不断变化的趋势。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乡村景观:(1)从地域范围上看, 乡村景观是泛指城市景观以外的地域空间;(2)从构成上来说,乡村景观是由乡村聚落景观、自然景观、农业景观和经济景观等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3)从特征上来看,乡村景观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其特征是人类干扰程度相对较低,景观的自然属性较高,自然环境占主体。
2 我国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
2.1 景观类型的多样性
乡村景观融合了自然景观、半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既有商业金融、居民点、工业及矿产和道路等人工景观。 又有森林、河流、农田、果园和草地等自然风光,具有丰富而多样的景观类型。
2.2 地域差异明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地域辽阔的国家 ,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独特的地方风貌和建筑风格,使得各地乡村景观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和风土特色, 因此表现在景观多样性上和地域差异上也很突出。
2.3 景观功能的多样化
乡村景观的发展应该强调乡村景观功能的社会、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四方面的协调统一, 在满足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乡村景观的环境服务功能和旅游观光功能。
2.4 景观相对稳定性
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相比具有较高自然属性, 具有比城市景观更高的稳定性。 因为人类在人工景观中的投入最多,而在自然景观中投入最少,甚至没有任何投入,这就使得自然景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5 景观生态问题严重
近些年,由于各地乡村发展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而对生态效益有所忽略,使得自然景观破坏严重,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农村景观和城镇景观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景观与现代文化景观不协调等景观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3 “农家乐”乡村旅游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3.1 整体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在景观的空间形态结构中,通常以斑、廊、基三元素为基础建立相关的景观生态网络结构。 完成规划者对风景区从视觉景观到景观格局、功能的规划设计。 旅游的一切生产和消费均发生在这个网络之中。 乡村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农业, 农业同其它产业不同之处在于农业生产极大地依赖土地的自然属性, 而景观生态规划充分强调了景观的自然属性 (如将人类需求与景观的自然特性与过程相联系) 、 景观格局的重塑。 此外,土地的景观生态规划本质上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配置, 所以可将景观生态规划作为“农家乐”乡村旅游规划的第一步途径。
3.2 “农家乐”乡村景观功能布局规划设计
景观功能布局亦即结构规划, 是对构成区域相对低层次的景观生态系统及其空间配置的研究。 共分为核心生态源地保护区 、生态缓冲区、生态调和过渡带与旅游活动区 、农耕与旅游服务区、居民生活区 5 个部分。
3.2.1 核心生态源地保护区
一般既是本区当地物种的衍生源地,又是本区突出“回归自然”基调的旅游背景区。 对“农家乐”乡村旅游的规划一定要保护一片核心生态源地。 由于我国农村景观格局的特点, 景观格局中主要景观是农业生产第二自然为主的自然景观,这就要求我们保护或建立一定面积的纯自然斑块。
3.2.2 生态缓冲区
它是由景观耗费表面所确定的缓冲区。 其主要功能是减少外界景观人为干扰带来的冲击。 在这一区域即使进行轻微的分散旅游活动,也可能给缓冲区带来破坏,进而危及核心源地的生态稳定, 所以这一区域不宜开展有关的密集旅游活动。 不过可以进行有效安排的观光型活动,通过设计来有效限制人为活动对本区的影响。
3.2.3 生态调和过渡带
这部分是与旅游活动区位于生态缓冲的外界, 有利于核心区的保护与稳定。 绝大部分旅游景点是位于这一过渡带上,这样势必使之成为旅游活动密集区。 由于多样性的存在对确保生态系统和景观的稳定性, 缓冲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干扰性,提高景区观赏性方面起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这一带应着重考虑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3.2.4 农耕与旅游服务区
这部门在位置上位于过渡区的外缘, 这一地带是最区居民开展耕作活动的主要场所, 也是游客集散活动的土要区域。 其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是:(1)引导自然斑块以廊道或碎部形式分散渗入农耕地段。 如向水田等生产性斑块埂缘引入生态绿篱,实现农田林网化;(2)农业景观除维护基本的耕地外,应增加蔬菜、瓜果等农用地的面积比重,以期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前提下,同时提高景观异质性,丰富景观的多样性;(3)充分利用景观的空间镶嵌与多熟种植原理组合作物的空间结构,适当安排轮作顺序,提高集约化程度;(4)实行陡坡耕地还林或改为观光性的经济林果园。
3.2.5 居民生活区
此区是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活动区, 可以为各客源层次的旅游者提供当地特色的生态旅游。 其景观设计要点是:在接近旅游路线的地方适当增加一些旅游服务, 丰富地域性旅游供给。 其次在面积较大的自然植被斑块和建筑斑块之间增加一些农业小斑块,如果园、花圃等,并采取列植、丛植或群植等手法构成不同的景观小区, 形成以村庄为中心的林农间作模式与居民点四周的庭院经济树种网点模式相结合的结构图式。
参考文献:
[1] 王志良,胡岱.关于观光休闲农业的思考和建议[J].农村经济,1998(3).
[2] 黄芳.优化旅游系统的生态学原[J].生态经济,2001(11) .
相关文件
暂无数据